第一條 為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度,防止和糾正違法或不當的行政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安徽省行政執法監督條例》,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本制度所稱行政執法錯案,系指建筑業行政執法人員在行政執法工作中,給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或國家利益造成損失的違法或不當的職權行為。
第三條 合肥市建管局法規處和監察室按照各自職責具體負責建筑業行政執法錯案責任追究工作。
第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行政執法錯案:
(一)越權執法的;
(二)在各類行政處罰案件中,調查失實,造成處罰不正確的;
(三)在各類行政處罰案件中,定性不準,適用法律、法規、規章錯誤,造成違法處罰的;
(四)人民法院判決撤銷、部分撤銷或變更,以及要求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
(五)經過行政復議,被撤銷或變更,以及被責令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
(六)經行政賠償程序,賠償當事人損失的。
第五條 錯案責任的劃分:
(一)執法人員在執法活動中直接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造成的錯案,直接責任人員為錯案責任人;
(二)應當經過審批,而未經審批造成的錯案,直接責任人員為錯案責任人;
(三)由于案件承辦人故意隱匿證據提供虛假證據導致審核和批準不正確而造成的錯案,案件承辦人為錯案責任人,承擔全部責任。
(四)由于審核人的過錯導致批準人失誤而造成的錯案,審核人為錯案的主要責任人,批準人也應負相應的責任;
(五)由于批準的過錯而造成的錯案,批準人為錯案責任人;
(六)由于直接執法人員、審核人和批準人共同過錯造成的錯案,三者均為錯案責任人,但應根據具體情況區分各自責任的大小;
(七)經集體討論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而產生的錯案,主持人或決策人為錯案的主要責任人,主張并堅持錯誤意見的為次要責任人,提出并堅持正確意見的不負錯案責任;
(八)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造成錯案的,復議機關承擔改變部分的主要責任。
第六條 執法人員由于違法執法行為造成錯案,應根據責任人造成錯案的主觀方面、錯案產生的后果及責任人的認錯態度,追究其錯案責任。
第七條 錯案責任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處理:
(一)不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濫用職權、濫施處罰的;
(三)在行政執法徇私枉法、索賄受賄或采取其他手段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
(四)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嚴重侵犯當事人合法權益的;
(五)對控告、檢舉、申請行政復以提起行政訴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打擊報復的;
(六)錯案發生后,采取故意隱瞞案件事實真相、隱匿、涂改、銷毀證據指使他人作偽證,或其他手段阻礙行政執法監督的;
(七)全年累計發生三次以上(含三次)行政執法錯案的;
(八)情節惡劣、后果嚴重、影響較大,但尚未構成犯罪的其他情形。
第八條 錯案責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從輕處理: (一)因過失造成錯案,且情節輕微,損害和影響較小的;
(二)錯案發生后,主動認錯并積極配合糾正錯案,挽回損失的。
第九條 對錯案責任人處理方式分為:
(一)批評教育、責令書面檢查、停職學習、取消行政執法資格、調離行政執法崗位或執法機關;
(二)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行政處分等。
(三)構成犯罪的,送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條 行政執法錯案發生后,依據國家賠償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賠償損失的,執法機關賠償損失之后,可責成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執法人員承擔部分或全部賠償費用。在作出追償決定的同時,應當對錯案中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糾正。
第十一條 錯案責任追究程序: (一)在調查前書面通知被調查單位和有關人員;
(二)發現錯案線索,組織調查或復查,收集;
(三)在調查中應當全面收集證據聽取被調查人的陳述和辯解;
(四)決定立案,提請確認錯案;
(五)查明錯案的原因、情節、后果和有關人員的責任;
(六)根據調查結果和錯案性質,提出對錯案責任人提出處理意見,報主管領導決定。
第十二條 對錯案責任人的處理決定,自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作出。
第十三條 錯案責任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接到處理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監察機關提出申訴。
第十四條 錯案責任人對給予的行政處分不服的,可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提出申訴。 第十五條 申訴期間,不停止原決定的執行。
第十六條 執法錯案責任報主管領導批準認定,錯案責任人在研究相關事宜時,應當回避。
第十八條 本規定具體應用問題由市建管局法規處負責解釋。 |
合肥市建管局行政執法錯案責任追究制度
來源:?時間:2007-06-14?瀏覽量: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