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安徽一建團委契合共青團“一學一做”的活動主題,與國禎書院領導溝通,對團員青年進行一次傳統文化教育,書院領導欣然應允了我們的要求。于是就有了4月19日公司團員青年赴國禎書院學習的機會,重回課堂,學習古圣先賢大智慧,大家都懷著一個恭敬心聆聽了三個小時的課程,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從自身做起,孝敬父母從當下做起,從點滴做起成為團員青年的共同心聲,他們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感動與收獲。
-----安徽一建團委書記吳金鳳
親 情
第一工程項目管理部 王磊
四月的春光總是那么明媚,呼吸著清晨最新鮮的空氣,仿佛夾雜著新生嫩芽的氣息;沐浴著第一縷的驕陽,溫暖的感覺好似看到佳人甜美的笑容。但我心里很清楚,今天這個日子不屬于春游的放縱,而是和同事朋友一起,回到闊別已久的課堂領略國學的魅力。
興許是許久沒有這樣正襟危坐,也可能是周圍這群本已經熟悉的人,展現出不一樣的專注度。像許多年前一樣坐在書桌前的姿勢依然保持著,但是當老師站在講臺前的感覺已經完全改變。那是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那是一種懷念的味道。三個小時的國學課讓我受益匪淺,讓我領略中華文明的魅力,讓我油然而生一種作為龍的傳人的驕傲與自豪。國學的知識博大精深,一個上午的學習遠遠不夠,它更需要我從以后的生活中慢慢感悟,一個上午的學習我只能領略到皮毛,甚至不得不承認我無法感受到它的美,但是我卻在另一種學習上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是一種久違的震撼心靈,從心底里震撼。那就是親情帶給我們的感動。
那部名為《交易》的短片,讓我們所有人的眼眶都濕潤了。雖然短片中的人物很少,卻讓我們感同身受;雖然語言不多,卻讓我們身臨其境。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女孩兒,她的爸爸因意外去世了,只有她和媽媽相依為命。不幸的是,她的媽媽又身患重病臥床不起,她們的生活起居都由這個小女孩一個人來承擔。因為她家里太窮了,沒錢給她媽媽看病買藥。于是,小女孩開始撿塑料瓶賣錢,就這樣,一毛錢一毛錢,一塊錢一塊錢地攢了很長時間,只攢了二百塊錢。她走投無路了,竟然對一個陌生的叔叔說:“叔叔,你把我買了吧!我還差一千八百元給我媽媽看病!”
有沒有一個地方,讓你覺得不管漂泊在哪都有依靠,有沒有一段情感讓你怎樣都無法割舍。那種情感叫做親情,愛是一條長河,而親情就是河對岸為我們遮風避雨的港灣。
我們要學會珍惜,珍惜我們身邊的兄弟姐妹,珍惜我們的朋友,今生的緣,不知道哪天我們就要說再見,到時候怎樣的揮別都只能成為紀念。
重溫經典文化,尋找人生之路
財務資產部 趙坤
一座寧靜的院子,一棟簡約的小樓,一個恭敬的鞠躬,一聲親切的“家人,上午好”,一身傳統的漢服,一本本擺放整齊的《弟子規》。“物有本末,事有始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五福”及“好德”,到“孝道”,旁征博引,娓娓道來。與其說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學習,不如說這是一次返璞歸真的文化洗禮。
我仿佛被帶入歷史的長河,伸手去觸碰那些經歲月沉積的文化瑰寶。“人之初,性本善。”“百善孝為先”,這些文化印記刻在我們的骨髓,融入我們的血液。這不僅僅是我們作為中國人特有的標識,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生命的源泉。中華民族的文明就這樣被一代代繼承和發揚。這無關乎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每當耳邊響起這些經典名句,都會引起我們內心的共鳴,她們一直都占據我們的心靈深處,不可替代,不曾磨滅。
一堂課,一個上午,一本書,為我們開啟了心靈的文化之旅。一句“百善孝為先”,讓我們感受孝的善念和家的責任;一個個真實的故事,直抵我們靈魂的深處,讓我們觸不及防到淚崩;一句“子欲養而親不待”,讓我們都陷入寧靜和沉思。在感動和沉思之后,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回憶父母的種種艱辛和一直以來的愛。這些點點滴滴,讓我們重新定位父母在心里的位置。“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這是人性的回歸之路。從“孝”開始,還有“仁、義、禮、智、信”等等。
從管仲的“禮義廉恥”的四維,到孫中山先生的十二德行,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也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這個過程也如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之路,在不斷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古語有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絲毫不能成為我們追求自我道路上的理由和借口。在現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的思想決定我們將要成為怎樣的一類人。思想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還應該有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自我約束。思想的高度,決定了我們的人生高度,給自我一個準確的定位,努力去實現生命的價值。
一個上午的課程,由一個“孝”字引申到我們每一個人,雖然這不足以讓我們完全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和魅力,但卻幫助我們打開重溫傳統文化的回歸之路,就像我們無論走多遠,都有一個“家”在心里牽掛,也無論我們的年歲,心靈深處依然遺傳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她會在我們空閑的間隙里、在我們內心苦悶時、在我們迷茫彷徨時,幫助我們平靜內心的紛擾,摒棄世俗的雜念,尋找內心真實的自我。閱讀中華民族經典文化,捕捉文字帶給我們的啟示,用智慧給我們的人生尋找一個方向,夢想終將開花結果。
學習傳統文化,從踐行德孝做起
辦公室主任助理 查如彬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在這春光明媚的季節,公司團委組織公司青年員工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意義非凡的活動——去安徽省國禎書院共同學習傳統文化。
4月19日一早,我們在團委書記吳金鳳的帶領下來到了國禎書院。雖然去的路上,吳書記已經提前給我們告知了一些書院的“規矩”,心里也做了一定的準備,但是當一走進書院,那些義工給我們行古禮的時候,內心深處還是蠻震撼的,因為這些禮節一般都是在電視中才能看到。而當我們自己親身體會的時候,才真切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之所在,讓人無比的親切,與他們之間也瞬間拉近了距離。
這次國學課的主題就是“孝道”, 老師從各個方面給我們闡述了中國傳統孝道的含義。曾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每個生命從“呱呱”墜地開始,無時無刻不牽動著父母的心。父母不僅賦于我們生命,撫養我們長大成人,還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愛、是言傳身教,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制。課堂上老師的每句話、課件的每個字、每段視頻,都帶給我巨大的沖擊,一直認為自己只要存有一份孝心就足夠了,卻不知自己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做的并不好。“百善孝為先”,父母無私的愛并不圖什么回報,但做子女的卻不能忘本。當父母步入中年、逐漸衰老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和支持,當你把第一次親手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嘗時,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一杯熱茶端給下班歸來疲憊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應遵循的道德規范。
這次的課程雖只有短短的三個小時,但是帶給我們每個人的思想沖擊卻是非常大的,觸動了我們每個做兒女的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那根神經。讓我們深思,自己哪里做的還不夠,如何讓“孝”付諸于我們的實踐當中,而不是僅僅的“心存孝心”。“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千萬莫等“子欲養而親不待”之時,讓我們用關愛去撫平父母額頭上的皺紋吧,陪伴我們的父母度過最美的夕陽紅吧!
感謝你們
經營分公司 仰宗淼
時間的年輪往前撥一撥,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5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印象特別深的是當中有一句對聯,“過節回鄉喜聽檐上鳴春曲,舉杯敬老最羨人間跪乳情”,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里莫名的有種敬畏和感動之情,便隨著耳邊一位姐姐對她的孩子說到“人間跪乳情是取自成語羊羔跪乳,小羊喝奶的時候啊都是跪在媽媽身下的...”,小朋友點點頭,我在一旁靜靜的看著,聽著大家樂呵呵的張羅聲,透過一張張笑意的臉,心中隱隱覺得這該就是闔家歡樂的現實畫卷吧。
我們總是無意調侃各種的中國特色,而我想每年的春運絕對是所有特色中最忙碌卻又最溫馨的了。各路游子背著沉甸甸的包裹用各自的方式踏上回鄉的路,那故鄉里的白云和黃土還有那媽媽的菜香和愛笑的姑娘,路途雖然那么遠,卻怎么也沒能遠過思念。
我想“團圓”二字對于中國人而言,不僅代表相聚更意味著希望。
—— 題記
四月底在公司領導的支持下,有幸參加了一場關于國學文化的講座分享。從開篇的《五福臨門與智慧人生》的分享中,我們漸漸的放下了疲憊的心情,開始隨著講師的腳步走進了古人智慧的殿堂。“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合起來構成了幸福美滿的人生,而五福中最重要是第四福——“好德”。有著生性仁善,寬厚寧靜的德,才是最好的福相。
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結果和表現,以此敦厚純潔的“好德”,布施行善,廣積陰德,才可以培植其他四福之不斷增長。
人生需要智慧經營,而福氣需要德行加冕。于是在分享課程的后半段里,我們的心情從原先的輕松平緩開始漸漸的凝重起來。一個人宅心仁厚是德,樂善好施也是德,連最近的“兩學一做”中也是明確”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那么對于我們而言又該怎么以德修身,積累善果呢?書院的講師給出了回答,“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傳說嬰兒來到人間之前哭的很傷心,上帝說我會派一個天使保護你,她的名字叫做——媽媽。
講師為我們放了一段名為《媽媽我想你》的歌曲影片,內容描述的是一名自閉癥兒童如何跑完馬拉松的故事,這其中就有關于他的媽媽,“第一次睜開眼,看見的是你,第一次哭泣,為我擦干淚的是你,第一次跌倒,攙扶的是你,第一次喊媽媽,最開心的是你...媽媽啊媽媽,其實這些細節都曾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就是因為實在是太平常了,以至于我們根本就忘記了。我們可曾想過,是誰在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為我們整夜守候,是誰在我們牙牙學語的時候對我們耐心教導,是誰在我們長大離家的時候對我們說”沒事,我們一切都很好”。可是啊,當我們累了倦了,轉身的時候,所有景象也許早已物是人非,但一定,一定還有那么一個人不論風雨都在等你。你開心的時候她比你還開心,你難過的時候她會比你還難過。很多無奈長大才有,很多撕扯經歷才懂,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如果當你受到了委屈,即便她已滿頭白發,卻仍然會用她那逐漸佝僂的身體為你拼盡全力。就這樣,在寂寞天地中媽媽成為了我們的大英雄。都說人至中年回到家還能喊一聲媽媽是最幸福的事了。是啊,父母在,人生尚有出處。
我們總是在說團圓,因為有人才有家,有家,就會有哪怕一無所有卻還能重新出發的勇氣和力量。因為,家還在,人還在。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家國天下,我們有理由相信,當感恩之心和敬畏之情扎根于我們的本能和情感中時,愛國則是放大了的孝心。善念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存良流長。
行在當下,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時間給予我們的機會。
漢字“親愛”的繁體寫法是“親愛”。
一上午的時間靜悄悄的走著,中間有鳥兒從窗邊路過,花香從鼻尖路過,這時熒幕中的兒子正在從媽媽住的地方路過。感謝書院的講師如此真摯安排,在感受完父母恩情之后,通過一個短片讓我們每一個人感知到時間的流逝和生命流轉。我們從來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到”,匆忙的身影和火車啟程的鳴笛聲,提著箱子的路人總是一臉冷漠,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是值得我們停留或奔跑的,那應該就是媽媽了。很早就看過的公益廣告“媽媽,我給你洗腳”,故事其實一直在那里,行動取決于我們自己。
“父母在,不遠游”,讓親相見,讓愛有心,因為他們是我們最親愛的人啊。
我希望我的人生平凡而又安寧,家人健康而又歡愉。當我白發暮年的時候,回想往事,不會因為不甘而猙獰,不會因為遺憾而悔恨,不會因為愧疚而不舍。
借用影片中的一句話“時至今日,我仍然覺得幸福,感謝你們”
踐行弟子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四工程項目管理部 孫曉妹
四月底的合肥春光明媚,樹木蔥郁,白花齊放,使人心曠神怡。就在這樣一個美好的上午,我在闊別校門十年之后,還能有機會來書院學習傳統文化,想起了在校園讀書時候的感覺,心中十分感慨。當我們來到教室門前,聽到志愿者們一句“家人早上好”并伴有一個深深的鞠躬,頓時感到特別溫暖與親切。
進了教室,志愿者們已早早在我們每個人的桌子上放上了一本《弟子規》。當王燦老師講到孝道時,我感觸很多,想起曾經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后,還為婆婆打好洗腳水,為婆婆洗腳,當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在為奶奶洗腳時,自己也打好了洗腳水,一簸一簸的端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我也為你洗腳”。這一場景確實很令人感動,也讓人深省;孝無需用語言去教導,要付諸行動。當老師問我五福中的“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最希望得到哪一種福時,我回答是“長壽”,我只希望家人健健康康且福壽綿長。
課堂上我反省我自己,我長這么大到底為父母都做過些什么?之前每每有此一問,我總是自圓其說,等我有錢了我就給家人買好的東西,等我有時間了我就帶家人出去玩,其實我自己知道很多都是冠冕堂皇的敷衍之語。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接受意大利《機會》雜志記者采訪,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時是這樣回答的:“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于孝敬父母!”語出驚人,發人深思。孝敬主要在親情,而非用金錢來替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孝敬父母的機會也就逐漸減少。商機之類錯過了還會再來,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機會,那就時不再來,遺憾終生。
我只希望在我七老八十的時候,回到家還有媽媽可以叫;出門衣服少了還有媽媽擔心我的冷暖;出遠門的時候,我媽媽總是睡不好覺,成天的擔心我出事;出嫁了的女兒,媽媽總是對女婿很好,就希望我們夫妻和睦。“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從我做起,從當下做起,從點滴行動做起。
百善以孝為先
黨委工作部 王芮
今天有幸參加公司團委組織赴安徽國禎書院學習傳統文化的活動,讓我對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書院的王燦副院長為我們分享關于孝道的傳統文化課程,“孝”字的漢字構成,上為老、下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親,并能順其意。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社會道德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尊敬長輩,贍養老人,不僅是報答養育之恩,也是一種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國家主席習近平非常重視家庭和孝道。中央電視臺曾在播放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時,公開了習近平主席辦公室內景,辦公室里放著在家人的守護下他推著父親習仲勛的輪椅的照片、還有他攙扶著母親齊心散步的照片。兩張照片凸顯了“孝”在急速的經濟發展導致個人主義盛行的中國社會的重要性。
父母年紀大了,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弱,檢討一下自己,在他們問你一些簡單的問題時,你是不是用了不耐煩地語氣。我們嫌棄父母的啰嗦,不愿和他們呆在一起,也越來越少和父母說話。翻開手機的通話記錄,打開QQ和微信對話框,看看和父母的聊天記錄有幾頁。我們對待他人往往都是越陌生,越能客氣、禮貌;對待父母卻毫無顧忌的任性發脾氣,常常不自覺語氣就不好,因為知道父母永遠都不會怪自己。這不是孝。
孝敬父母,不需要我們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一些小事便可讓他們開心,何樂而不為呢?正如王燦老師所說愛并不是豪言壯語,而是點滴力行,捶捶背,端端飯,做做家務,多陪陪他們……可以做的有很多很多。人生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請及時盡孝,別留遺憾!
愛伴我們前行
財務資產部 王佳佳
2017年4月19日上午,對于剛進公司的新人來說,我非常有幸的參加了安徽一建團委組織團員青年赴安徽國禎書院學習傳統文化的活動,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從大學踏入社會工作的一次高效高質的充電。雖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時間學習,但真有苦讀十年,不如名師一點的感覺,在這次學習中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特別是在《交易》的短片中,幾乎讓我們所有人的眼眶都濕潤了。這部短片使我們在座的每位心靈都受到了震撼,思想接受了洗禮,境界得到了升華,真正感到不虛此行,收獲頗豐。
國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華五千年薪火相傳的歷史中,它就像一盞指路的明燈,在黑暗中撒下光明,在光明中壯大火種。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文明歷史的精神導師,是華夏兒女同胞最本真的“根”。它造就了我們的心神,成就了我們的國魂,奠基了我們的根本。
老師給我們講的主題是孝道,要想做一個幸福的人,首先要孝敬父母。正如《弟子規》所言:“首孝悌”,衡量一個人品性德行的第一準則即為孝。“百善孝為先”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在于“孝”。一個對自己父母都不知道恭敬孝順的人,如果說他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的行走,最后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首孝悌”,當一個人孝悌做到了,他會推己及人,他對自己的父母孝,對別人的父母同樣也會恭敬的對待。
學習《弟子規》以后,我對孝有了新的認識。“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父母的恩情是我們這一生都不可能報答得了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來做到為人子女的孝道。父母是我們人生最重要、最有恩情的人,也是最容易為我們忽略的人。比爾·蓋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順是不能等待的。等你有了錢的時候,父母也許不一定能夠享用。古語說得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等到你有了時間和金錢奉養雙親的時候,恐怕雙親俱已不在了。這樣的情形不正是人生的痛楚嗎?不管多忙,都應該抽出點時間來陪陪年邁的父母,不要讓我們的一生留有太多的遺憾。歌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我們的心聲。我們何不趁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為父母做點事、那怕是一點小事,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父母的愛和感激,而不要讓他們在無謂的等待中慢慢老去。“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對父母的孝敬我們要善于體會,要能從父母的言談當中,聽出他們的心理需求,把這份關心延伸到生活的點點滴滴。
隨著父母年齡的增大,他們需要的不僅是給點錢,給他們買點東西,而是兒女們的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們聊聊天等精神方面的關懷。意識到這一點后,我回家的次數比原來多了很多,沒事時幫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刷刷筷、洗洗碗,做做家務,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務,看著他們笑,我也就開心了很多。
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弟子規》讓我明白許多人生道理,教我如何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使我對愛的詮釋迸發出無限的感想!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圣賢的教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的和諧與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