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如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事關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
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一手抓常態化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勝利。
應對嚴峻挑戰 彰顯制度優勢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統籌全局、沉著應對,果斷采取一系列防控和救治舉措,堅決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這次全國兩會召開,可以說是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的一個標志。”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說。
從1月22日我省報告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到3月8日全省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安徽在全國新冠肺炎疫情比較嚴重的省份中率先“清零”,確診患者臨床治愈率高達99.4%,居全國前列。身為一線醫務工作者的全國人大代表牛朝詩感慨地說,安徽戰“疫”行動可圈可點,中科大團隊研發的“托珠單抗+常規治療”治療方案,列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第七版診療方案,并走出國門,為全球戰“疫”作出了安徽貢獻。
“這次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但是我們欣喜地看到,在中共中央及中共安徽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齊心協力,努力實現危中尋機、轉危為機,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上取得了積極成效。”全國政協委員李和平認為,安徽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展韌性和市場空間依然很大,各種優勢將會不斷彰顯,未來發展的勢頭必將更加強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這一成績的取得,充分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全國政協委員汪利民說,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動員、全員參與、全國一盤棋,采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充分體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相信有黨的領導,有這樣的制度,有全國人民的萬眾一心,我們一定能奪取全面勝利。”
繃緊防控之弦 守好安全底線
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防控工作已從應急狀態轉為常態化。如何落實和完善常態化防控機制,是我省代表委員關注的一個熱點。
“境外疫情暴發增長態勢仍在持續,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加大,國內疫情反彈的風險始終存在,尤其是最近個別地區還有散發疫情和聚集性感染的情況發生,我們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前功盡棄。”全國人大代表張莉說,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一些人思想上容易松懈麻痹,可能忽視潛在的風險,對此要毫不放松抓好宣傳教育,毫不放松抓好必要的人員管控和健康監測措施,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防控措施,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企事業單位和商場、學校等公共場所的管理責任重大。“以我工作的學校為例,圍繞常態化疫情防控實行‘兩案九制’,落實落細防控措施,在物資儲備、設施改造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強化全程、全面管理。”全國人大代表劉秀云表示,公共場所在疫情防控上切不可松勁,要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做好體溫監測、掃碼通行等工作,避免人群聚集,用細而又細、實而又實的措施,不斷鞏固疫情防控成果。
“疫情防控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增強了大家的健康意識,提高了大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自覺性。”在全國政協委員穆可發看來,戴口罩、公筷公勺、“一米線”等文明新風尚,如今被越來越多人接受,這對提高公眾預防流行病能力、促進全民健康是一個好的起點。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另一方面要從我做起、人人參與,把疫情防控期間形成的良好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長期堅持下去。
“奪取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勝利,贏得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需要我們不斷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全國政協委員劉莉表示,要從疫情防控中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特別是要加強基層衛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樹牢醫防融合發展的理念,推進“防、治、管”整體融合發展,進一步落實部門間和區域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不斷提高應急保障能力。
筑牢穩的基礎 保持進的態勢
當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復雜,我國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只有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才能在穩的基礎上積極進取,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
“不久前,黨中央在‘六穩’工作基礎上又提出‘六保’任務,這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主要著力點。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大局意識,進一步強化底線思維,堅決守住‘保’的底線、筑牢‘穩’的基礎、保持‘進’的態勢。”全國人大代表丁士啟表示,國有企業要扛起政治責任和經濟責任,增強工作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善于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全面抓好疫情防控、生產經營、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確保圓滿完成各項發展目標任務。
“新基建”是對沖疫情影響、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在疫情影響下,一些傳統產業受到嚴峻挑戰,但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卻在穩定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可謂正逢其時。”全國政協委員劉屹建議,要緊緊圍繞“新”字,大力度推進“新基建”,加強硬件設施投入、產業融合對接、研發平臺建設和相關人才培養,推動5G、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強勁引擎。
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千方百計增強企業穩定和創造就業崗位能力。同時,要妥善安排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好基本民生。”全國人大代表耿學梅說,一段時間以來,我省密集出臺多項保障民生的政策舉措,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扎實做好臨時救助、特困供養等工作,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無憂。要繼續完善“大救助”格局,使基本民生保障網更密、更牢、更精準,對困難群眾做到“應兜盡兜、應養盡養、應收盡收、應補盡補、應幫盡幫”。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微企業造成了較大沖擊,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和紓難解困的政策措施。全國政協委員劉明平說,有關單位和領導干部要深入實施“四送一服”專項行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企業融資、用工、項目對接等方面落實政策、真情服務、精準幫扶,為企業發展雪中送炭,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助力實現總體目標任務半年“雙過半”、全年奪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