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這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對全世界是一次嚴重危機和嚴峻考驗。
面對大考,中醫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抗疫答卷,彰顯了獨特的中國智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指出:“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占比達到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時強調:“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只要有陣地,就能有作為
抗疫期間,全國中醫界同舟共濟、盡銳出擊。5批國家中醫醫療隊合計773人馳援武漢,近5000名中醫人的身影遍布湖北各定點醫院。72歲的張伯禮,64歲的仝小林,52歲的黃璐琦……他們是院士也是戰士,始終奮戰在抗疫第一線。
大年初一,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迎來首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和西苑醫院的醫務人員組成。進駐金銀潭醫院后,中醫醫療隊面臨著較大困難:沒有中藥房,沒有中藥飲片和中藥顆粒劑,沒有中藥處方信息系統。在這里,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全面接管了金銀潭醫院南樓一病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院士說:“中醫首次整建制接管一個獨立的病區,成功開辟了中醫藥防控新冠肺炎的戰場,使中醫與西醫協力合作,共同防控疫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中西醫并重”“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強化中西醫結合,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及時推廣有效方藥和中成藥。
隨著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的多次更新,中醫藥方案日臻完善。在實踐中,中醫打開一片新天地:首次大范圍有組織實施早期干預,首次全面管理一個醫院,首次整建制接管病區,首次中西醫全程聯合巡視和查房……
應對武漢疫情,中央指導組果斷決策建設方艙醫院。中央指導組專家張伯禮和劉清泉主動請纓,要求中醫藥進方艙。隨后,江夏方艙醫院交由中醫接管,張伯禮任總顧問,劉清泉任院長。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江夏方艙模式”由此形成。
從2月14日開艙到3月10日休艙,江夏方艙醫院共運行26天,收治患者564名,從中藥、針灸到太極拳、八段錦,整個方艙彌漫著濃濃的“中醫味”,實現了“零病亡、零轉重、零感染”的目標。武漢16個方艙醫院,大多數患者服用了中藥。事實證明,只要有陣地,中醫就能有作為。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扈曉宇帶領的醫療隊,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76例,包括重癥、危重癥患者51例。其中,氣管插管患者0例,使用有創呼吸機0例,使用ECMO(體外膜肺氧合)0例。扈曉宇說:“中醫參與度越高,中西醫結合得越好,重癥和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情況就越好。”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說,中醫藥之所以能發揮獨特優勢和作用,得益于黨中央將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得益于中西醫并重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得益于中醫專家與西醫專家精誠合作,得益于中醫和西醫優勢互補協同作戰。
良方見實效,抗疫有重器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能否拿出有效的通治方?這是一道難度極大的考題。
中國中醫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葛又文分析從武漢發回的患者病情資料,在統籌考慮《傷寒雜病論》經典名方基礎上,將麻杏石甘湯、五苓散等多個方劑精心優化組合,創新運用,并親身試藥,反復推敲,在一周內確定了包含21味藥的“清肺排毒湯”處方。他說,這個方劑不以藥為單位,而以方劑為單位去作戰,方與方協同配合,使其在同等藥量的情況下發揮更大作用,寒濕熱毒排出的速度更快。
1月27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以臨床“急用、實用、效用”為導向,緊急啟動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有效方劑臨床篩選研究。在多省多地不同年齡層次的214例確診病人中,“清肺排毒湯”臨床有效率達90%以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提出,要盡快讓每一名患者都吃上中藥,阻斷疫情蔓延之勢。他與當地專家充分討論后,擬定出通治方——“武漢抗疫方”,適用范圍是新冠肺炎輕癥、普通型、疑似患者和居家隔離的發熱患者。
用藥如用兵,抗疫如救火。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助組下發通知:武漢各定點救治醫療機構確保所有患者服用中藥。在武漢,“武漢抗疫方”“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實現了社區全覆蓋。
仝小林介紹,服用中醫通治方,高危人群可以預防,輕癥不至于轉重癥,重癥不至于病亡,從而為患者救治留出一條“緩沖帶”。
良方見實效。以“三藥三方”為代表的中醫藥臨床療效確切,有效降低了發病率、轉重率、病亡率,促進了核酸轉陰,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復期康復。
在新冠肺炎治療中,中醫藥全過程全方位發揮作用。中醫藥介入早、參與度高,患者病亡率就相對較低。實踐證明,中醫藥成為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器”。
辨證施妙手,療效很給力
在漢口醫院隔離病區,廣東省中醫院中醫經典科主任顏芳第一次查看病人,就遭遇了尷尬:“我們穿著防護服到病房診療,剛開始病人以為是西醫查房,當我們說是給大家開中藥時,有名男患者當場拒絕,說他不吃中藥。”
療效就是生命力,療效最有說服力。為了讓患者相信中醫,顏芳拍了一段短視頻:一名老年患者吃藥后感覺渾身“很舒服”,認為中藥很有效。短視頻在網上“走紅”后,很多患者對中醫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不是單靶點發揮作用。”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齊文升介紹,以治療新冠肺炎為例,中醫藥既能宣肺清泄、疏散上焦,又能化濕和胃、斡旋中焦,還能活血解毒、暢通下焦。在治療過程中,早期以祛邪為主,中期以清熱化濕為主,后期以扶正為主。根據患者病情的演變辨證施治,這就是中醫起效的原因。
戴著手套切脈,透過護目鏡看舌象,隔著手套扎針灸,傳說中的“慢郎中”變成了“急先鋒”。在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科六病區,一名重癥患者難以配合呼吸機,血氧飽和度僅為59%,病情危急。廣東省中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鄒旭用銀針施治,患者生命體征漸趨穩定,血氧升至90%以上。一起參與搶救的西醫醫生說:“如果不是親眼看見,真是難以相信。”
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重癥監護病房,一名79歲高齡的危重癥患者轉危為安,病情平穩。他緊緊地拉住北京中醫藥大學總領隊葉永安的手說:“中醫救了我的命!”
“在我們重癥病區,以中醫治療為主,中醫藥治療率100%!”奮戰在雷神山醫院的上海龍華醫院急診科主任方邦江自豪地說。針對呼吸衰竭,他們使用針灸等技術減少或替代呼吸機治療,多名患者呼吸功能改善。
精準施策,多管齊下治療重癥、危重癥患者。黃璐琦院士團隊臨床研究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癥患者,住院天數、核酸轉陰時間平均縮短兩天以上,血氧飽和度明顯提升,脫離吸氧時間縮短,淋巴細胞百分數等理化指標明顯改善。
3月18日,我國首個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新藥——化濕敗毒顆粒臨床研究啟動會召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閆樹江說,化濕敗毒顆粒是我國第一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用于治療新冠肺炎獲批進入臨床試驗的中藥創新藥物,彰顯了中醫藥在應對新發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
大疫如大考,考出了全國中醫界的責任與擔當,讓全國人民看到了中醫藥療效。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全國中醫界將不辱使命,繼續為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和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