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要求安徽“在中部崛起中闖出新路”,為安徽錨定了新時代發展目標。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謀篇布局,對安徽提出多項具體要求。
我省深入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立足在中部地區的戰略定位和發展態勢,充分發揮創新活躍強勁、制造特色鮮明、內陸腹地廣闊、生態資源良好等比較優勢,努力以科技創新“關鍵變量”實現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三地一區”,奮力為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交出“皖”美答卷。
強化創新引領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不必接觸任何屏幕或實體按鍵,只要對著空氣點一點,電梯就會按照指令到達相應樓層。在合肥新橋機場塔臺工作區,由中國聲谷企業東超科技研發的無觸摸電梯交互終端近期投入使用,有助于降低因物理接觸而導致的疫情傳播風險。
東超科技采用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研發了醫療自助機、電梯交互終端等多款無觸摸設備,應用領域廣闊,成為中國聲谷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代表性案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中部地區創新發展、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作出部署,其中建設中國(合肥)聲谷、加快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推進皖江城市帶和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等多處關于安徽的具體安排,顯示出安徽在中部地區創新發展的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擔負重要使命。
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的安徽,是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近年來,我省涌現出量子通信、動態存儲芯片等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均超過40%,創新的金字招牌越來越亮。
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必須主動融入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將長板進一步拉長。統籌推進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等重大平臺建設,加快建設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充分學習借鑒中部其他省份先進做法,在創新戰略研究、重大項目聯合攻關、科技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建設、產學研活動等方面加強對接合作……安徽正努力打通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的通道,把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以創新為引領,安徽在服務國家產業布局中當有更大作為。近日,我省十大新興產業發展和“雙招雙引”的路線圖與施工圖全部繪就。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家電……十個推進方案,十次專題研究,透射出省委省政府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志在必得的信心和決心。賦能傳統產業,壯大新興產業。黨中央、國務院統籌規劃引導中部地區產業集群(基地)發展、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的部署,必將在安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勇當開路先鋒 持續深化改革開放
光刻膠是集成電路、液晶顯示屏等半導體制造過程中使用的關鍵材料,品種繁多,目前主要依賴進口。近期,合肥海關與上海海關實行進口光刻膠檢驗監管協作機制,抽樣檢測時間由原來的15天至20天壓縮到7天至10天,抽樣量由10升減少到100毫升,顯著降低了企業通關成本。
深化與長江經濟帶其他地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通關合作,是中部地區打造內陸高水平開放新體制的重要內容。為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今年以來,我省在開放通道建設、平臺建設和通關便利化等方面狠下功夫。合肥中歐班列新開拓線路19條,新增烏克蘭基輔、捷克布拉格、比利時安特衛普、西班牙馬德里等4個國家15個站點。合肥直達上海外貿定制航線順利開通,成為合肥腹地集裝箱外貿貨物通達全球最便捷的通道。
自貿試驗區承擔著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的使命。 7月底,省政府印發決定,建立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特別清單,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服務保障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
“根據自貿試驗區實際需求,堅持應放盡放,凡是片區有需求和有承接能力的,除法律法規等規定不能賦權的以外,全部下放給自貿試驗區。”省委編辦權責清單制度建設處負責人介紹,如圍繞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賦予片區“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科技成果登記”等管理事項,以激發片區科技創新活力;圍繞對外經貿合作便捷服務,賦予片區“內、外資項目(權限內)免稅確認”等管理事項,以提升對外經濟貿易合作便利化水平。
更好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深化 “放管服”、國資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左右逢源”優勢,推動中部地區更好地攜手長三角,促進區域間融合互動、融通互補;共同辦好中博會,打造世界制造業大會等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創造更多高水平開放的“安徽品牌”……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努力續寫更多新時代“小崗故事”的安徽,正在為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拓展新空間、構筑新優勢。
堅持生態優先 推動全面綠色轉型
昔日臟亂差,今朝美如畫。夏秋之際,長江岸邊的馬鞍山薛家洼生態園綠意蔥蘢,景色宜人。經過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岸線生態修復,過去曾是非法碼頭和“散亂污”企業聚集區的薛家洼,蝶變為美麗游園、市民親水的網紅打卡地,成為皖江邊一顆生態明珠。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部,是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安徽生態資源良好,堅持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有基礎,《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安徽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區。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我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近年來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污染防治能力和綠色增長動能進一步提升。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的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首創林長制并入選中央深改辦 “十大改革案例”,河湖長制率先寫入地方性法規。今年上半年,全省PM2.5年平均濃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推進國土綠化,建設生態廊道。如今,我省正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實施平安森林、健康森林、碳匯森林、金銀森林、活力森林“五大森林行動”,打造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四大生態廊道,高質量推進全國林長制改革示范區建設,繼續帶好頭、作示范。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部,必須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以“雙碳”目標為指引,我省謀深謀實“減排降碳、清潔生產”舉措,全面優化產業體系、生產方式和產品結構,在源頭上推進產業“降碳”,在生產上加快技改“減碳”,在產品上打造綠色“低碳”,今年全省將培育綠色工廠50戶以上。
統籌推進新階段現代化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四條生態廊道等建設,加快打造長三角“白菜心”、巢湖“最好名片”,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江淮大地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必將成為美麗中部的亮麗板塊。(記者 汪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