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起,醉駕入刑已十周年,飲酒不開車、開車不飲酒已經深入人心。但實踐中仍有個別黨員干部、監察對象不慎觸犯了法律,在付出違法犯罪的代價后,還受到了相應的黨紀政務處分。
通常,各級紀委監委在日常執紀執法實踐中,將黨員干部、監察對象酒后駕駛案件定性為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對此類案件的審理和處分主要依據其違法犯罪所受行政處罰、司法處罰的程度而定。比如,對于酒駕行為,在公安機關已經做出行政處罰的情況下,結合相關書證材料進行立案,并銜接黨紀處分條例、政務處分法中的紀法條款,給予黨紀政務處分;對醉駕免予刑事起訴和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給予黨紀重處分并配套政務重處分。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酒后駕駛的黨員干部、監察對象在接受黨紀政務處分時,在認識上仍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有人覺得自己在接受公安機關測試時,酒精量只是略微超標,而且已經受到了行政處罰,可以不再受到黨紀政務處分了;有人認為自己雖然達到醉駕標準,但是沒有發生危害社會的行為,檢察機關也做出了免予起訴的決定,不應當再受到黨紀政務重處分;還有人認為自己的酒后駕駛行為與招商引資、區域開發等“工作需要”有關,受到處分很冤枉,等等。
對于有這些錯誤認識的同志,我們在對其進行黨紀政務處分的時候要善于深入細致做好思想工作。要講清依規量紀的必要性、嚴肅性;講清黨紀嚴于國法的執紀理念;講清情、理、法、紀之間的內在區別和聯系,引導黨員干部、監察對象端正認識。
也有一種意見認為,紀委監委在審理黨員干部、監察對象酒后駕駛案件時,只需要按照其所受到行政處罰或者司法處罰的程度給予相應的黨紀政務處分就行了。這種“交通警察、各管一段”的思想是極其要不得的,酒后駕駛本身就是法治意識淡薄的外在表現,審理人員在審理中一定要留意違法者飲酒的時間、地點、同飲人員、是否用公款、社會影響等問題,從而找出黨員干部、監察對象酒駕背后是否存在其他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反廉潔紀律的問題。
酒局中可能藏著隱形“四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九十二條規定:“接受、提供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或者旅游、健身、娛樂等活動安排,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第一百零六條規定:“違反公務接待管理規定,超標準、超范圍接待或者借機大吃大喝,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對于此類存在“四風”問題的酒駕行為,在審核處理時應當合并處理,按數種違紀行為中應當受到的最高處分加重一檔給予處分。同時,還要通過證據搜集,查明是否存在共同吃喝的其他黨員干部、監察對象,此類人員雖然不存在酒后駕駛行為,但同樣可能違紀,并按照相關條款處分。
需要提醒的是,傳統節假日和雙休日,是黨員干部、監察對象酒后駕駛的易發期,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監督檢查,盯住節點反“四風”,同時還要利用各種媒介加強宣傳教育,廣而告之、及時提醒,做到監督檢查有力度,預防提醒有溫度。
( 作者: 陳蕾蕾 單位:福建省閩清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