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周某,中共黨員,A縣水務公司董事長。2014年2月,A縣水務公司作為業主單位對外公開招標一水庫建設項目,周某欲通過該項目謀利,但其認為直接收錢的方式不安全,為掩人耳目,其欲自己先承接該項目,再以轉讓項目為名收受他人好處費。5月,周某委托專門從事幫助他人投標的中間人葉某,尋找到具有相應資質的甲公司,通過掛靠甲公司參與該項目投標,投標的相關費用由周某支付。為保證甲公司順利中標,周某向負責該項目招標代理公司“打招呼”,要求設置投標公司資質、增加技術標準等有利于甲公司的招標條件。10月,周某掛靠甲公司順利中標該項目。11月,周某找到個體工程老板陳某,通過簽訂內部承包協議的方式,將該項目轉讓給陳某,收受陳某220萬元。
【分歧意見】
本案中對于周某的行為應如何定性,有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周某通過招投標程序中標項目,投入了一定的勞動和資金,后通過交易,將項目轉讓給工程老板陳某獲利,屬于違規從事營利活動的違紀行為。
第二種意見認為:周某利用職務便利,通過承接工程項目并轉賣的方式,獲取巨額利益,本質上屬于“以權換利”,并非正常的經營行為,不能簡單地以違紀進行評價,應當以受賄罪論處。
【評析意見】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具體分析如下:
一、周某的行為不屬于違規從事營利活動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九十四條列舉了違規從事營利活動的幾種情形,如違反有關規定經商辦企業、擁有非上市公司(企業)的股份或者證券、從事有償中介活動等。這里所指的從事營利活動是一種正常經營行為,行為人雖然違規,但實際投入了資金、技術、勞動力或知識產權等生產要素,參與了經營或管理,承擔投資風險,分得利潤正當合理,不以利用職務之便為要件。本案中,周某掛靠公司參與項目“投標”,后通過“交易”將項目轉賣獲利,表面上看似有一定的經營行為,但其所從事的并非正常的經營活動,沒有對社會其他不特定對象開展業務,而是完全圍繞其職務和職權開展,周某利用職務便利承接下工程項目后,亦不開展實際建設,而是直接轉賣,不承擔經營風險,坐享收益,不符合市場經營行為的特征,拋開周某職權因素,毫無投資經營的痕跡可言,不屬于違規從事營利活動的范疇。
值得注意的是,行為人是否真正實施了經營管理活動,是認定行為人構成違紀或者犯罪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本案而言,如果周某利用職務之便獲取工程項目后,將工程項目實施完畢賺取工程利潤,雖然其系利用職權獲得了相關工程項目,但實際投入了工程項目建設,一般應當認定為違規從事營利活動的違紀問題。如承攬工程系為掩蓋非法謀利,比如利用職權獲得明顯高于正常收益的利益,應當精準識別隱性腐敗問題,依規依紀依法認定處理。
二、周某的行為本質上是權錢交易,構成受賄罪
受賄罪的本質是權錢交易,從受賄罪保護的法益來看,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為他人謀利,只要從整體上收受了不應獲得的利益,即應予充分評價。所以,對受賄罪的認定不能僅看外在形式,應充分考量行為人主觀意圖、客觀表現、危害后果等,從實質上進行把握。本案中,周某主觀上有以權謀私的犯意,客觀上采取了先利用職務便利承接工程,再轉讓項目實施權的方式收受財物,其利用職權謀利在先,主動尋找行賄人在后,獲取的財物與其職權以及職務行為具有高度的關聯性,轉讓工程項目獲利的220萬元,系以其權力為基礎獲得的交易對價,對此周某與工程承包方具有共同的概括認知,本質上是一種權錢交易行為,其承接、轉讓工程均為其實現犯罪的手段,不影響受賄罪的認定。
有種觀點認為,本案中,個體工程老板陳某通過送給周某220萬元,獲取了該項目的實際實施權,其主觀上認為是一種轉讓項目的市場交易行為,并無行賄的故意,不構成行賄罪,既然陳某不構成行賄,那么周某是收受誰的賄賂?沒有行賄人,哪里來的受賄人?
筆者認為,陳某的行為是否構成行賄并不影響對周某行為性質的認定。行賄與受賄,傳統上屬于對合犯,屬于事實上的共同犯罪范圍,通常情況下行賄方與受賄方的行為均成立犯罪,但并不意味著一方成立犯罪時另一方也必然成立犯罪。實踐中,僅一方的行為成立犯罪的現象大量存在。例如,因被勒索給予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但國家工作人員的行為仍然是索取賄賂。再如,為了謀取正當利益而給予國家工作人員財物的,不是行賄,但國家工作人員接受財物的行為成立受賄罪。所以,對于受賄與行賄行為,應該以其各自的犯罪構成評判其行為的性質。而且,實踐中有關公職人員為了規避調查,通過轉包工程收受財物的情況已經成為工程領域的潛規則。陳某對轉包并無相關成本,所謂轉包費系向公職人員利益輸送應當具有明知,其行為符合行賄犯罪的構成。
綜上所述,周某的行為是一種權錢交易的受賄行為,而非違規從事營利活動的違紀行為。(宋蕾 )